首页 > 校院刊物

赵都论坛: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时间:2015-09-21 11:25:50    点击量:

    70年前,我们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始了历史上中华民族由民族独立开始走向国家富强伟大转折。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抗战胜利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抗战胜利提升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谈到,作为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此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又特别准确而深刻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伟大胜利,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

抗日战争的胜利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中国人民找回了失落的民族自信!民族自信是民族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回望中国近代以来2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走过了一个自信失落、消融,而又重振、强大的历史脉络,其拐点、其关键就在于70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

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备受其他民族欺辱,被视为“劣等民族”,在中国境内的公园里赫然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示。相当一部分人也产生了自卑心理,在外族人面前抬不起头。抗战初期所存的“抗战亡国论”、“再战必亡论”等论调,更是严重动摇和损害了民族自信心。中国是唯一一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伪军数量超过侵略军队数量的国家,这确实是一个极其可悲的历史现象。同时,抗战中投降日军的国民党将级军官达58人之多,成建制投敌的国民党军队达五六十万人,追随汪精卫降日的国民党中央委员居然也有20多人,并由此构成了汪伪政权的班底。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日本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迫使其归还甲午战争以后从中国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洗雪了民族耻辱。同时,抗战胜利还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不仅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使中国跻身到大国行列,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抗战胜利,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优秀的民族,有力批驳了民族悲观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极大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抗战胜利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抗战期间,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抗战前,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国共两党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国民党内部也是派系林立、争斗激烈,新军阀互不统属、混战不断。然而,抗战开始后,在空前民族觉醒的基础上,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实现了阶级合作、党派合作、军队合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抗日景象。

民族凝聚力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和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民族亲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其强弱程度既受社会交往、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受重大自然灾害、大规模战争等因素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特别是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时,民族凝聚力更加彰显。日本帝国主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凝聚力。正是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激励着中华民族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日本灭亡中国的图谋激发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历来崇尚正义、热爱和平,也历来不畏强暴、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自20世纪后半叶起,日本帝国主义就曾与其他列强一起积极参与瓜分中国。明治维新之后的70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屡屡犯我华夏。1874年进犯中国台湾,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进而吞并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1931年策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恩格斯说过,“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受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时候,它就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力量、自己的全部心血、自己的全部精力用来反对外来的敌人。”日本灭亡中国的图谋,激起了全民族的愤怒和反抗,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迅速凝聚起来,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集中爆发。

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正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四万万同胞团结得像万里长城一样,使猖獗一时的日本侵略者碰得头破血流。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国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力量。抗日战争,既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从根本上说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力量。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而中国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武器装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在敌强我弱和没有充分外援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凭着自身强大的凝聚力,英勇拼搏,顽强战斗,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书写了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所以说,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证。

 三、抗战胜利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的精髓,在抗日战争期间表现得更强烈、广泛和持久。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具体表现为:爱国须抗日,抗日即爱国;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抗日成了区分是否爱国的唯一标准。抗日成了全民族不同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各军事集团的共同信念及判断是非的标准,均能以民族国家利益至上,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舍去历史上的旧有恩恩怨怨,自觉地使自己的利益服从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这个最高的民族利益,为祖国的危亡、民族的命运,捐弃前嫌,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共赴国难。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这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和质的飞跃。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战的杰出代表。在献金运动中,连衣衫褴褛的乞丐也慷慨捐输;在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以“抗战到底”作为春联的横批;无锡雷尊殿道士、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在贫病交加、食不果腹之际,仍以“说新闻”的特殊艺术形式,怒斥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向民众传递爱国救亡的吼声。对于当代中国人民而言,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的抗战精神,正是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教材。

全面抗战不仅激发了中华民族的高度觉醒,而且还促进了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的空前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侵略,全国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不分民族、阶级、党派,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日军侵略的坚强自信。中华民族团结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条件。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中国人民的团结抗战,取得了重大成效。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日本陆军大臣杉山元在给日本天皇的上奏中口出狂言:“一个月之内解决中国事变”。但是,日本侵略者没有想到会遭到中国人民如此顽强的反抗。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中国军队毫不畏惧,决不退缩,以伤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奋力抵抗了3个月,使得日本在短时间内征服中国的美梦落空。对此,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创造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就能开创惊天动地的伟业。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较以前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更持久、更具战斗性,它超越了阶级、阶层、政党、地方实力派和不同军事集团的常规范畴,其最高层次和其他层次在抗日问题上找到了有机结合点,使爱国主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它既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如宋朝岳飞、文天祥的“忠君报国”的爱国主义,也有别于近代“义和团”的狭隘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近代以来许多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爱国主义只是表现在某一派别(如统治集团的主战派)、某一阶层、某一团体,其范围窄,力量小,从来没有达到全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抵抗的程度,有时还不如农民起义的规模能量,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抵抗外敌入侵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抗战胜利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牢固的民族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70年,但抗战精神应当永久存在于每个国人的心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弘扬抗战精神,勿忘国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同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以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对于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不忘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是当代每个中国人的神圣使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其后,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战胜了无数的曲折和困难,而蕴含于其中的伟大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如今,抗战精神依然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和建设者,我们应当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之中,不断以新的辉煌成就来告慰抗战英烈和前辈! 

                       

 

上一篇:赵都论坛:邯郸成语典故系列之 下笔成篇
下一篇:赵都论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1 2 3 4
本站所有解释权归中共邯郸市委党校所有
电话:0310-3236776 地址: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求是街9号 冀ICP备10003862号-1冀公网安备:13040302000914